4月1日,呼和浩特市恢復開放部分文化旅游場所,消息一出,讓人一時間分不清它是認真的,還是在開節日玩笑。
畢竟昨天全國各地新增“2086+7789”,本土確診病例2086例,無癥狀感染者7789例。全國還有高風險地區63個,中風險地區428個,涉及19個省市自治區。
在疫情常態化之下,確實有一些城市按下了暫停鍵,但也有一些城市正在恢復正常生活。昨天“深圳摘星”登上了新聞熱搜,除此之外,近期還有多個城市發布了恢復開放的通知。臨近清明節小長假,文旅演出市場情況如何?請往下看~
多地恢復開放文娛場所
12022.3.21
3月21日,北京市文旅場所嚴格落實限量、預約、錯峰要求,旅游景區、娛樂場所、互聯網上網服務場所等文旅場所按75%限流開放。
22022.3.28
3月28日8時起,咸陽市全市所有餐飲、文體、娛樂場所在有效落實疫情防控相關措施要求的基礎上有序恢復營業。
32022.3.29
3月29日,九江市文廣新旅局發布了《關于切實加強全市文化旅游場所有序開放的通知》:除瑞昌外,開放旅游景區、文化場館、文化娛樂場館。
42022.3.30
3月30日,隨著韶關市封控區、管控區、防范區域全部清零,全市各類旅游景區、旅游飯店、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場所全面恢復開放。
5 2022.3.30
3月30日,惠州全市電影院、劇院、圖書館、博物館、科技館、室內體育場館等場所有序開放,按照接待能力50%實施限流,對黃碼、紅碼和行程碼帶“*”以及近14天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人員謝絕進入。
酒吧、網吧、歌舞娛樂場所(KTV)、棋牌室、麻將館、密室逃脫、劇本殺、按摩店和洗浴中心(足浴)等非生活必需密閉場所繼續暫停開放。
62022.3.30
3月30日,連云港市有序開放商場、超市、農貿市場、賓館、酒店、理發店、藥店等群眾日常生活相關的場所(單位)。
麻將館、棋牌室、KTV、酒吧、網吧、影劇院、公共浴室、足浴店、美容院、游藝和歌舞娛樂場所等密閉場所以及飯店堂食、社會培訓機構、個體診所等暫緩開放。
72022.4.1
4月1日起,呼和浩特市A級景區、圖書館、文化館、美術館、博物館、出版物經營場所、影院等場所恢復開放。其他文旅機構、人員密集娛樂場所,如旅行社、KTV、酒吧、網吧、臺球廳等仍暫緩營業。
清明假期文旅演出市場趨勢
近期,多家平臺發布的清明小長假出游趨勢報告顯示,清明作為2022年第一個小長假,群眾的出游欲望依舊強勁。
本地游為主基調,大灣區成為最熱門目的地
部分地區隨著近期疫情形勢緩和,清明旅游需求也開始反彈。例如,攜程平臺顯示,3月21日,深圳宣布多區恢復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后,當日攜程平臺的深圳用戶訪問量大幅增長近80%。3月21日-27日當周,深圳用戶清明假期文旅產品預訂量環比上周提升718%。
去哪兒發布的清明小長假出行報告顯示,本地游依舊是清明的“主基調”,清明酒店同城訂單占比一半以上,同城游訂單占比達六成以上。截至3月28日,鐵路省內預訂出行游客占比達75%,占比較2021年同期增長超兩成,廣州南為清明發送游客最多的火車站。
因此在本地周邊游熱門城市榜單中,廣州排名第一,高于重慶、北京、成都等地。再加上賞花游、文化體驗游成為熱門出游主題,廣州的海珠湖與北京奧森公園、珠海圓明新園,成為國內關注度最高的三大賞花景區,廣州越秀公園亦榮登榜單前十。
據攜程方面預計,今年清明小長假期間,大灣區用戶的消費力較去年提升超過10%。廣東最熱門的五大景區將包括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、廣州長隆歡樂世界、深圳保利劇院、長隆野生動物世界、珠海長隆海洋王國。
另外,北京、廣州、杭州、重慶、深圳、武漢、西安、長沙、三亞、南京是同程旅游統計處清明假期出游排名前十的目的地。清明節作為最適宜踏青的小長假,這期間露營產品預訂量同比增長超過3倍,以“一南(廣東)、一北(北京)”最熱,廣東省露營產品訂單量相比春節期間增長2倍,“+露營”多元玩法受熱捧。
線上演出成為新常態,現場演出落地依舊艱難
據《中國演藝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》預測,2022年中國演藝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88.3億元,2025年將達到679.43億元。
清明假期在緬懷先輩、踏青迎春之外,各地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,策劃推出多種線上、線下文旅活動,豐富大眾的文娛生活。比如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嚴格執行惠民低價票、公益演出等相關政策,鼓勵社會大眾走進劇場享受優質演出。
據小鹿角智庫統計,原定在清明節假期舉辦的海報音樂節、2022淮安白馬湖音樂節、跳飛船音樂節已經全部延期,但同時也有一批批新的現場演出官宣開票。比如4月3日即將在北京天堂超市舉辦的桃氣狂歡電音節、森林舞會電音派對,在樂空間舉辦的“還我青春”搖滾專場,以及開心麻花live音樂劇等等。
線下演出一邊退票一邊開票成為行業習以為常的事情,線上演出卻在為假期活動提供更多豐富多彩的可能性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,現場演出線上化也成為了新常態。
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9部門共同印發《5G應用“揚帆”行動計劃》,更為明晰“5G+文旅”以及在線演藝等產業的路徑,數字化已經成為有效應對疫情沖擊、促進消費的重要手段,在線演藝產業的價值也被越來越多的領域所重視。但如何以演藝產品為核心,摸索出線上線下結合的商業模式是業界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,也是在線演藝能否持續做下去的關鍵。
業內人士認為,在后疫情時代,隨著演藝產業逐漸復蘇,大眾對于演藝產業的需求水平將呈上升趨勢,利好演藝產業發展。同時,各地政府也在推動演藝產業復蘇的過程中持續發力。以成都為例,成都市財政局列出了超過30項擬幫扶的“文藝創作”,包含電影、川劇、木偶劇、舞劇等藝術形式,資金多在20-40萬的區間內。
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1年度國內旅游數據顯示,2021年國內旅游收入(旅游總消費)2.92萬億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0.69萬億元,增長31.0%,恢復到2019年的51.0%。其中人均每次旅游消費899.28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125.14元,增長16.2%。旅游總消費恢復了51%。這也意味著,從整體上看,后疫情時期國內文旅消費總體提升的空間仍然巨大。
攜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謝曉青認為,此次清明假期,無論是哪種出行方式,均呈現了文旅娛樂消費需求不會消失,只會暫時累積、或者轉化的現象。在用戶偏好愈加細分、復雜的形勢下,文旅演出發展模式更應當從以往的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進行轉變,文旅演出產業鏈精耕也將迎來更大價值。
免責聲明:凡注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歡迎轉載,注明出處。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