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TV因為疫情原因被迫停業,一些實力不強的KTV在長時間沒有營業額,還要維持人工工資加上房租的情況下,最后只能以關門結束。
“黑天鵝”新冠的來襲,讓不少行業的洗牌加劇。作為人流密集場所,KTV自然首當其沖,沖擊過后,行業一片狼藉。
17月起多個城市的KTV受疫情影響嚴重
2022年,KTV行業愈發艱難。隨著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蔓延,國內多個城市已經開始進入封控狀態。根據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需要,北京、上海、西安、蘭州等不少城市都進入過暫時關停歌舞娛樂場所(KTV)的狀態。
除開城市的靜態封控之外,包含KTV在內的娛樂場所已經被納入了重點監控對象,開業時間、客流等都受到了嚴格管控,僅7月份就已經有多個城市發布相關政策。疫情之下,KTV的生存空間反復受到擠壓。
陜西西安:7月6日起實行7天臨時性管控措施,包括KVT等公共娛樂休閑場所暫停營業、餐廳暫停堂食。
上海:7月6日,上海其他場所視情逐步開放的時候,KTV場所被列入暫緩開放名單。之后,上海市松江區檢查了52家KTV經營場所,并對擅自開業的場所依法依規進行了處置。
福建三沙鎮:7月8日起,KTV、酒吧等經營性場所將全部暫停營業。
江西南昌:7月9日,江西省南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要求,KTV等室內密閉場所實行暫停營業。
海南??冢?月9日18時起,對KTV等公眾娛樂休閑場所實施7天臨時性管控措施。
廣東東莞:7月12日至14日,KTV要嚴格控制人員接待量不超過核定人數的75%。
……
僅半個月的時間,全國各地都有KTV被管控的政策出現,這還僅僅是不完全盤點的信息。
KTV因為疫情原因被迫停業,一些實力不強的KTV在長時間沒有營業額,還要維持人工工資加上房租的情況下,最后只能以關門結束。
2疫情成壓倒KTV行業的最后一根稻草
從1988年中國內地第一家卡拉OK廳在廣州東方賓館開業至今,KTV這種娛樂形式已經在中國發展了三十多年。1995年,被譽為“KTV鼻祖”的錢柜登陸上海,隨后K歌之王、麥樂迪、好樂迪等品牌層出不窮,合力將量販式KTV推上了主流娛樂方式的寶座。
但是“花無百日紅”,尤其是在疫情的催化之下KTV的經營現狀被暴露無遺。
2020年,K歌之王的倒閉僅僅是一個開端。當時,K歌之王《總經理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》曾在網上熱傳,信中表示“疫情影響下持續閉店的狀態讓公司現有的財務承受巨大壓力,將與全體員工解除勞動合同?!?/p>
而在這封信之前,大眾點評顯示,K歌之王曾在北京娛樂會所熱門榜中排名第一。
疫情的到來,加速了KTV的倒閉。
K歌之王之后,魅KTV、桔子水晶創始人吳海也發布了一篇名為《哎,我只是個做中小微企業的》的文章,披露其投資的魅KTV2019年12月份的財務固定支出(總計551萬)和賬面資金余額(1200萬),以此計算,企業在不營業的情況下只能再支撐2.176個月。
所以在長時間的封控之下,能夠熬得過去的KTV少之又少。
從最直觀的數據來看,KTV確實現狀堪憂。
數量:KTV在高峰時期當屬2015年,當時全國KTV總數高達12萬家。平均下來,國內每座城市擁有180家KTV。但是到2021年3月,我國現存的KTV僅剩6.4萬家,與巔峰時期的12萬家相比可謂腰斬。
2022年,全國KTV已經不到5萬家,數量上已經和最近兩三年才流行起來的劇本殺店相差無幾了。
也就是說,僅僅一年的時間,全國倒閉的KTV數量至少達到1.4萬家,數量同比下降22%。
營收:據全拓數據顯示,2016年我國傳統KTV營業收入為1239億元,截止到2019年疫情來臨之前我國傳統KTV行業營業收入達到1277.2億元,處于逐漸增長態勢。
但隨著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,我國傳統KTV行業遭受重創,營業收入降至596.9億元,跌幅達到53%。
客流:2020年,據央視發布的數據顯示,受疫情等因素疊加影響,KTV行業整體客流量下降了70%-80%。
經歷疫情的反反復復,元氣大傷的KTV行業恢復之路變得更加漫長。
3KTV疲態盡顯,行業危機被持續催化
不僅是大陸地區,其他地區的KTV市場同樣遇冷。
2021年,全日本46家卡拉OK店,收益同比減少了61.3%,這其中最大的三家企業一共虧損了209億日元。
同年6月,中國臺灣地區的錢柜營收僅1060萬新臺幣,同比減少95.9%;好樂迪營收930萬新臺幣,同比減少96.2%。
一個是卡拉OK發源地,一個是KTV改良地,兩地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。比較下來,內陸的KTV史更短,但遇到的問題卻更加棘手:同質化、消費模式單一、線上K歌等新業態的沖擊,也都在強化著KTV行業的危機感。
KTV的衰敗有很多原因,最直接的原因在于這本身就是一個高投入的生意。
鹽財經曾按照二三線城市的標準來估算過一家小型KTV的成本。
小型KTV,10個包廂是打底的,簡單分為2個大包、3個中包和5個小包。其中,設備成本和場地租金是大頭:
一個包廂的設備大約3萬元。大小不分,十個包廂需要30萬元。
KTV的選址一般在人流密集的地段,有10個包間的KTV,一個月的租金大概最少也需要2萬元以上,一年就在24萬。
除此之外,還有KTV的裝修費、人工費、水電費,以及歌曲的版權費等,算下來,一個小型KTV第一年的投資成本,至少需要100萬。
這么高的投入,對客單價和客流量要求也會非常高。但事實上,不管是客單價還是客流量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。
數據顯示,KTV的市場價格在持續走低,2014年的包廂均價為141元/時,近兩年卻只能穩定在90元/時上下。
另一邊,消費需求旺盛的年輕群體也正在拋棄KTV。美團數據顯示,2021年上半年,全國量販式KTV中,18-21歲年齡段的用戶數同比下降13.4%,消費額同比下降15.4%。更多的年輕消費人群流向了密室逃脫、劇本殺以及桌游、酒吧等娛樂活動。
歸根結底,KTV“喝酒唱歌”的吸引力已經略顯疲軟,必須找尋到吸引消費者的新方式。
為此,不少KTV開始探索以跨界為主的新模式:無論是火鍋、烤肉進包房的餐飲式KTV,還有與桌游、私人影院等形式結合的“多功能”KTV。他們似乎在與各種娛樂方式展開排列組合,尋求除唱歌外的“最優解”。
然而,所有努力的前提是KTV需要處于一個正常的營業狀態,而不是在疫情的影響下頻繁停業。所以行業的陣痛雖然已經持續多年,未來似乎仍會繼續下去。
免責聲明:凡注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,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歡迎轉載,注明出處。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